來自巴西的雕塑家希瑟路·得·阿維拉在翻譯志願者的幫助下瀏覽《長沙晚報》上當天關於他的報道,他表示“一定要帶回家好好收藏”。意大利雕塑家帕斯卡爾·馬爾蒂尼在專心致志地工作。前日下午,兩名游客在洋湖濕地公園雕塑現場參觀欣賞。大美洋湖·2014中國(長沙)國際雕塑文化藝術節創作現場參觀指示圖。長沙先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供圖雕塑家分成兩組,穿上安全警示服、戴上安全帽,圍繞在兩塊巨型花崗岩旁,分別手持電鋸或鎚子,對石料進行加工。記者 尹瑋
  大美洋湖·2014中國(長沙)國際雕塑文化藝術節已於9月15日正式開幕。在絕大多數雕塑家看來,45天內創作一件大型的城市雕塑作品,時間還是顯得有些緊張。這個十一假期對他們來說,更像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長假期間,市民們也可以來到洋湖,深入創作現場,與17國21位雕塑大師零距離接觸,並免費觀看濕地科普館中的國際雕塑大師雕塑精品展和李自健美術館預選作品展。
  全副武裝,爭分奪秒
  雕塑家創作現場位於洋湖濕地白鷺塔的東南側,是一處三面環水的開闊草地。
  儘管最近幾天長沙氣溫較高,但幾位石雕創作者仍然將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為排除石料切割產生的粉塵干擾,他們不僅戴上口罩,連護目鏡也是標準配置。對付機器轟鳴聲,匈牙利雕塑家貝婭塔·羅斯塔更有“秘密武器”——一個超大號的耳機。
  為了抓緊時間,許多雕塑家即使在午飯後最熱的時段,也仍然堅守在創作現場。看到雕塑家如此忙碌的身影,前來參觀的市民黃女士感嘆道:“雕塑家也真辛苦,天這麼熱還穿這麼多,真希望長沙市民十一都能來洋湖,為他們加油鼓勁!”
  帶上相機,最愛拍照
  參與此次雕塑節的雕塑家們不但擅長於立體的雕塑,對平面的攝影也是興趣十足。照相機不僅記錄了他們在長沙的點點滴滴,而且幫助他們捕捉雕塑所用的素材。雖然看不懂中文,但每一期印有他們照片的《長沙晚報》,都是必須帶回家好好收藏的禮物。
  儘管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已經十分強大,但雕塑家仍然喜歡用專業的照相機。去韶山採風,拍一下湖南傳統民居;去湘江游覽,拍一下沿岸長沙風光;參加開鑿儀式,更要志願者幫忙以工作場地為背景多拍幾張。不少外國雕塑家直言,他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將在長沙發現、拍攝的美麗雕刻到回國後的作品中。
  而這些奮戰在洋湖的雕塑家們,也已經成為前來參觀的市民相機里的一道靚麗風景,市民們也拿起手機相機,記錄下他們專心創作的身影。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王志偉 李鋒 攝  (原標題:十一來洋湖,與雕塑家零距離接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pcf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