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明
  日前,習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而12日舉行的“張王會”所達成的六點共識,猶如撥開烏雲見太陽,所釋放出的積極信號為兩岸關係向前發展集聚了正能量。高層交往的再熱絡,讓大家又看到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前景。若要繼續保持這種態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必須註意。
  首先,必須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這應該說是必須長期堅持並貫徹到底的行動。兩岸必須堅持“九二共識”,並將其確定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硬道理。兩岸的民眾尤其是精英階層已經認識到,鞏固堅持“九二共識”併發揮其能量和效益,對推進促進兩岸關係的深化發展至關重要。“九二共識”一旦動搖,兩岸關係就會不穩定甚至走向倒退。而近期重提“九二共識”就讓兩岸關係回穩的事實說明,只有堅持並鞏固“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可以穩步向前。故而,臺灣有學界精英認為,這已是兩岸關係發展的硬道理。筆者也相信,未來兩岸的精英乃至是普通民眾會越來越認同這一點。
  但島內某些陣營的當權人士迷戀於權力和僵化的意識形態,長期以來誤判形勢,目前仍決定積極擁抱“台獨”,用全面否定的態度來面對兩岸關係。雖然歷經島內民眾和該陣營內部分人士的屢次強烈要求,某些主要政治人物仍缺乏改變“台獨”論述的意向和決心,在兩岸政策的路線調整問題上既不能徹底轉型,也不能去工具化。而持續阻攔服貿協議通過等事例表明,臺灣的某些政黨仍然是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消極因素。本來,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已經認識到,以各種形式表現的“台獨”為基礎的兩岸對抗模式已完全不能適應兩岸經貿發展的趨勢,但某些政治人物就是無視這種日漸明朗的趨勢。故堅持“九二共識”,反“台獨”,依然是兩岸必需的行動。
  其次,只有始終堅持和平的發展方向,兩岸才能更大程度地共享和平紅利。島內應知曉並明確“兩岸關係只能進不能退”的要害之所在,繼續秉持“和平沒有輸家”的觀念;與大陸一道,進一步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並使之深化,以便兩岸關係保持持續、全面、穩定發展的方向。因為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都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能夠持續下去,並能沿著已經開闢好的道路繼續前進,不折騰,不走回頭路,才能共創雙贏。也只有這樣,兩岸關係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如何保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因此,兩岸學界多人建議,應努力推動有利於兩岸的事情。且兩岸還應共同做事,相向而行並攻堅克難,共同解決阻礙兩岸關係的障礙與問題。
  再次,應樹立並鞏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正如蕭萬長在赴京參加APEC會議之前在台前“陸委會”主委蘇起的新書《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發表會上致辭時所闡述的,處理好兩岸關係,攸關臺灣的生存命脈;而兩岸關係的重要性,不能以個人喜惡、政黨偏好來處理,故希望兩岸關係能避免走向對立。無論某些人承認與否,海峽兩岸實際上已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存在,同呼吸,共命運;這已是難以否認實際存在的事實。且這種趨勢,在未來將更加明顯。在這個命運共同體里,臺灣離不開大陸,大陸也無法捨棄臺灣。某些人仍試圖衝撞兩岸關係,試圖用兩岸對立來謀取一時的政治利益。這實際是在走上一條政治的不歸路,現在回頭還來得及。只有從生死存亡的高度來理解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臺灣的重要性,從共同體來理解兩岸命運的休戚相關,相關行動才能捨棄莽撞和盲動,回歸和平與理性。
  最後,兩岸問題的解決的確需要時間。畢竟曾長期處於隔絕狀態的兩岸存在著制度差異,但只要雙方拿出充分的善意與誠意,就能夠相互理解與包容,不斷深化互信的基礎。而在兩岸關係的發展受到挑戰時,更需要拿出善意與誠意,展示理解與包容,就能以雙方的智慧找出解決方案,共同促成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只要雙方憑藉理性、務實、冷靜的處事風格,採取適時、明快澄清立場的做法,就能有助於兩岸避免誤解與誤判。且兩岸只要有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心、誠意和耐心,可促使兩岸民眾在心靈上進一步契合,更利於凝聚更多共識。而只有如此,兩岸在共同政治基礎上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努力增進互信,排除外來干擾,加強雙方交流合作,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對兩岸關係發展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早日構築兩岸的共同美好未來。
  (原標題:保持兩岸和平發展新態勢堅持幾點共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pcf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