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企業家慢性胃炎拖成胃癌 胃病專家開出三個食療方教你養胃
  時報記者 夏佳波
  時報訊 前幾天,56歲的蕭山人李忠良(化名),又來到了杭州江南胃膽病研究所,氣色紅潤的他根本看不出是一個胃癌轉移患者。說起這位患者,杭州江南胃膽病研究所所長王來法醫師唏噓不已。“現代社會胃病高發,卻往往久治不愈。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膽病,起病之初沒有及時治療,落下病根,時間一長拖成了大病。這個病人就是淺表性胃炎一直不重視,惡化成萎縮性胃炎,最終患上了癌症。”
  小病胃炎一拖拖成胃癌
  來找王來法醫師看病時,已是胃癌晚期,而且癌細胞轉移到了肝、胰腺。要是世上有後悔藥,李忠良說自己肯定不惜代價要買一顆吃。
  “胃不舒服其實已經伴隨了我30多年,因為生意繁忙,我一直把它當作是小毛病。”李忠良說,一旦胃不舒服,吃不下飯,他就會休息幾天,吃點藥。當時醫生告訴他得了慢性淺表性胃炎。
  不過,這個診斷並沒有引起李忠良的重視,他認為淺表性胃炎不是啥大病。後來辦了個企業,為了事業他拼命工作,常常到了晚上九十點鐘才吃晚飯,有時候應酬一多,還會暴飲暴食大量喝酒。工作的勞累和飲食的不規律,讓他的病情逐漸加重,慢性淺表性胃炎逐漸變成了慢性萎縮性胃炎。
  5年前,醫生告訴他病情的時候,李忠良緊張了好一陣子,但吃藥後癥狀一消,他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過了一段時間,醫生告訴他出現了“腸上皮化生”,再不治療很危險。
  但李忠良依然把這些變化當作是“小毛病”,這個企業家仍然加班加點工作,一場場應酬。直到有一天,他感到胃痛難忍,到了醫院後,隨即被確診為胃癌晚期,甚至出現了轉移。
  王來法說,李忠良被大醫院下了“死緩通知書”,過完年來看病的時候,人非常消瘦。因為化療的副作用沒有胃口吃不下飯,他只能靠輸營養液維持生命。
  “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百病叢生。如果一個人吃不下飯,營養吸收不了,他很快就會得上不少疾病。”王來法決定先幫李忠良調理脾胃,再治腫瘤。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診治,李忠良胃口漸漸變好,氣血也恢復不少。
  查出胃病別拖延
  王來法認為,胃病發生的關鍵是元氣不足,由此,造成胃的活力減弱,功能失調,外邪趁虛而入,進而導致胃黏膜的損害,引發炎症、糜爛、潰瘍、腺體萎縮,直至發生惡變。
  “現在像李忠良一樣拖延治療,導致胃病變胃癌的病人不在少數,胃病的治療千萬不能拖。”王來法說,淺表性胃炎很容易治好,萎縮性胃炎也能慢慢治好,但如果發展成胃癌並轉移了,那治好的幾率就比較少了。
  很多人覺得如果自己得的是萎縮性胃炎了,就幾乎沒有希望了,但王來法認為並不是。
  “中醫研究發現,中草藥具有抗突變性、抗氧化和抗腫瘤的作用,還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血液供應和增強胃黏膜細胞保護的機會。如果李忠良5年前查出萎縮性胃炎時及時系統診治,那他就不會得上胃癌。”王來法說。
  ●服務

  三個食療方教你養胃
  中醫治療,除了藥治之外,還很推崇利用食物特性來調節機體功能。王來法說,胃病是吃出來的毛病,藥膳卻能使你在飽腹樂口的同時,又保護腸胃,有治療胃病的作用。“胃氣開則能受納食物,脾氣醒則能運化水谷,因此,胃病患者的康復治療或保健,比較適合選擇藥膳療法。”
  從醫30多年來,王來法整理出一些特別好的食療方,推薦給慢性胃炎患者。
  第一個是紅棗益脾糕。選用乾薑1克、紅棗30克、雞內金10克、麵粉500克、白糖300克,發麵適量(用酵母發麵);將乾薑、紅棗、雞內金放入鍋內,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20分鐘,去渣留汁;將麵粉、白糖、酵母放入盆內,加藥汁,清水適量,揉成麵團,待麵團發醇後,做成糕坯;最後將糕坯上籠用武火蒸15至20分鐘即成,每日一次,可當早餐。
  第二個是黨參茯苓粥,用黨參15克、茯苓25克、生薑3片、大米100克,將三藥煎水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
  第三個是雞蛋三七羹。雞蛋一個,三七粉3克,將雞蛋打入碗內,加三七粉、食鹽、水適量後攪勻,置鍋內,隔水蒸熟,淋麻油少許。
(編輯:SN0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pcf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