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嬰醫院推出了“五星級產房服務”,入住這種套房的孕產婦,不但可以享受到酒店一般舒適的環境,還可以享受“隨便點醫生”、24小時陪護服務。但這樣的“五星級”產房價格不菲,入住單間的費用每天2100元,而套房則需要3000元。(5月4日中國廣播網)
  在公立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患者們紛紛吐槽“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的尷尬情形下,在“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日益強烈的呼聲中,廣州市新生兒接診量最多的公立醫院——公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嬰醫院專門騰出一層樓闢為“特區”,推出價格不菲的“特需服務”,這顯然是在不恰的時機里做了一件不恰當的事,也說明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本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廣州市婦嬰醫院“特區”堪稱“五星級產房服務”。整個樓層一共十個房間。房間內除了病床和嬰兒床外,衣櫃、沙發、電視甚至嬰兒游泳池一應俱全,家屬可以24小時陪護,還有手動的乳房按摩。而且還會享受包括助產師、麻醉師、兒科醫生在內的“N對1”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查房的都是主治醫生,而不是實習生或者低年紀的醫生。全程下來,加上後勤人員大約有30多人圍著1個產婦轉,可謂聚集了精兵強將。
  確實,類似廣州婦嬰醫院這樣的“五星級”特需服務並不是他們首創,國內不少公立醫院都曾推出面向高端、價格不菲的“特需醫療服務”。然而,許多醫院的醫療設施、床位和醫護人員等服務資源原本就非常緊張,甚至是“一號難求”、“一床難得”,而“特區”占據著公立醫院最優質的資源,卻僅僅為少數患者服務,難免要備受質疑。
  問題是,目前各地的公立醫院提供高端特需醫療服務愈演愈烈,幾乎所有的三甲醫院和大部分二甲醫院都開設了“特需服務”,很多公立醫院甚至通過買樓、自建、騰挪等方式在醫院里組建“特區”,提供特需醫療服務是一種普遍現象,優勢醫療資源向少部分人轉移,無疑加劇了廣大普通患者“看病難、看病貴”,也讓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倍受詬病。
  確保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本性,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是:實現“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也就是說,在公立醫院中取消“特需服務”,允許民營醫院合理開展“特需服務”,由患者結合自身病情和經濟承受能力,進行自主自願的選擇,以滿足社會公眾就醫的多樣化需求。比如,優質的產後服務,完全可以讓月子服務公司來擔當,而公立醫院只提供面向大眾的基本服務。
  然而,目前令人不解的是,原本應由民營醫院提供的“特需服務”,反倒在各地公立醫院遍地開花,生生不息,搞得紅紅火火。其實,究其原因並不複雜,除了公立醫院依據自身優勢追逐利潤外,還是因為民營醫院發展太緩慢。籌集資金困難、相關政策不配套、高端專業人才匱乏等,都是“特需服務”在民營醫院落地扎根的摯肘因素。從深層次看,我國醫生大多屬於單位人,大多數還擁有國家幹部的身份,人事制度上的重重壁壘,更是新一輪醫改所面臨的難題。
  有一個積極的信號是,2月27日,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稱,今後北京將探索建立醫生自主創業制度,將允許醫生開私人診所。今後有望試點醫生跨省多點執業,目前正在向國家衛計委申請。但醫務工作者、媒體普遍認為政策操作性不強,對此期望值不高。畢竟,在職醫生開設私人診所精力有限、成本過高、經營複雜。別的不說,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想找個合適的地方實在太難了。
  說來說去,為民營醫院發展壯大創造條件,醫生首先成為自由職業者最關鍵。解決群眾看病難、看專家難的問題,需要政府出台一些更實惠的舉措,扶持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更需要公立醫院徹底打破人事制度壁壘,真正讓醫生隨著市場的需求自由流動。這樣,“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才能真正實現。
  文/徐雲鵬  (原標題: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緣何生生不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hpcf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